南京工业大学“探·智”国际青年学者论坛旨在为海内外各学科领域的优秀青年学者搭建学术交流平台,通过学术研讨和人才洽谈等交流形式,围绕国际学术前沿,探讨学科热点问题,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为学校汇聚全球英才。论坛已成功举办七届,已成为学校重要的引才聚才高端平台,本届论坛定于12月29日至31日在南京召开,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一、邀请对象
海外优秀青年人才,年龄一般应在40周岁以下(1984年1月1日以后出生),具有海内外知名大学博士学位,并有2年以上连续海外科研工作经历;担任海外知名大学助理教授职务以上者,可适当放宽年龄要求。
二、覆盖学科
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化学、光学工程、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环境科学与工程、药学、应急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测绘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建筑学、金融学、工商管理、图书情报、马克思主义哲学、外国语言文学、法学、数学、物理学、艺术设计、体育等,包括但不限于以上领域相关学科。
三、论坛安排
1. 论坛报名截至:
2023年11月26日
2. 论坛邀请截至:
2023年12月15日
3. 论坛举办日程:
2023年12月29日全天 报到
2023年12月30日上午 学科洽谈
2023年12月30日下午 校长面对面交流活动
2023年12月31日全天 校园开放日
四、论坛形式
本次论坛采取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方式举办,海外受邀学者可自愿选择参会形式,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
五、申请方式
符合条件且有意向者,请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报名入口选择意向学院进行报名。
六、交通食宿
受邀学者收到正式邀请函后自订机票或车票,我校将按照相应标准报销线下参会学者的往返交通费用(报销限额为:港澳台地区0.6万/人,亚洲其他国家0.8万/人,欧美澳地区1.5万/人),论坛期间食宿由学校统一安排。
七、联系方式
南京工业大学人事处
联 系 人:杨老师、蔡老师
联系方式:+86-25-58139145、+86-25-58139140
联系邮箱:hr@njtech.edu.cn
各学院联系方式:
南京工业大学人才政策
一、人才引进政策
学校以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创业型大学为发展目标,以帅才聚才,以机制引才,以平台汇才,以影响揽才,营造全方位引才、全链条育才、全过程爱才的良好氛围。
1. 引进待遇
学校对新引进的海内外优秀青年人才,第一个聘期内按引进时确定的协议工资或校聘职称兑现工资待遇,并提供住房补贴、科研启动经费以及必要的办公条件和场所。待遇如下:
层次 | 协议工资 | 住房补贴 | 科研启动经费 |
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及相应水平人才 | ≥70万/年 | 100-300万 | 自然科学类:100-600万 人文社科类:50-300万 |
有潜力的青年学者(A类) | ≥40万/年 | 60-100万 | 自然科学类:60-150万 人文社科类:30-50万 |
有潜力的青年学者(B类) | ≥30万/年 | 50-80万 | 自然科学类:40-100万 人文社科类:20-40万 |
2.项目支持
学校实施“青年才俊拓原工程”,与国家和省级人才计划有机衔接,对达到国家级、省级人才计划申报标准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和知名高校博士优先进行条件保障,对入选人才学校提供相应的配套经费叠加资助。
依托我校申报海外优青及省级引才项目并进入会评者,可直接入选学校“青年才俊拓原工程”项目,给予三年一个聘期最高30万元经费支持。
3.成果转化
作为江苏省“科技改革30条”试点高校,我校大力推进“三权”改革,创新先确权后转化的模式,科技成果所占股权的90%奖励给完成人,鼓励人才将成果作价入股企业。
二、人才发展政策
1.科学考核
充分尊重人才发展规律,充分理解成果产出的多元性,采用基础目标和水平目标相结合,包含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多要素、人性化的综合考核方式;为人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2.职称发展
设置新引进高层次人才直评、破格申报等绿色通道,新设35周岁以下青年人才直评教授特殊通道;对进校未满3年的人才,职称申报可使用申报年度前五年科研业绩成果。
3.职业发展
组织新教师系列入职培训、科研项目申报、人才项目申报培训;组织系列“跨学科、跨专业”交叉融合青年教师论坛活动, 强化“+绿色”“+智能”“+安全”“+健康”学科交叉,促进校内学术科研协同创新;
4.团队发展
全面实施“团队化”建设,以国家级平台、高层次人才带动青年人才资源整体开发,以学科为主体、教授为主力,打造“大师领军+团队作战”模式,通过组建一流的学术团队,发挥青年人才集聚效应。支持优秀青年学者(对标国家级人才)自主组建团队,团队人员(含博士后)编制不受限制,采用团队考核方式。
三、人才服务政策
1. 子女教育
教职工子女可就读南京工业大学实验小学(公办省级实验小学)、南京一中江北分校(省级重点中学);
2.薪酬制度
实施协议工资、岗位绩效工资等多种薪酬发放形式;
3.安家政策
提供安家费,提供五年期公租过渡房或江浦校区人才公寓;
4.健康工程
南京最美校园,教职工暑期疗养计划、教职工健康体检、校园健身房、标准游泳池、垒球场、田径场。
南京工业大学简介
南京工业大学办学历史可溯源于1902年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是首批入选国家“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高校,是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江苏省重点建设高校。学校秉承“明德、厚学、沉毅、笃行”之校训,高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创业型大学的战略大旗,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形成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鲜明特色。
学校拥有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江苏省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8个、博士专业学位授予点1个、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1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29个。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校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获得A等级,材料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获得B+等级。学校ESI综合排名进入全球前1‰,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55位;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物理学、农业科学7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化学、材料科学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位列全球百强。泰晤士高等教育2023年世界大学排名位列中国内地高校并列第49位;自然指数排名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41位;上海软科2022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43位。
学校现有教职工3000余人,拥有高级职称人员15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6人、国家级人才173人次,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团队15个,省部级重点高层次人才363人次,省部级重点高层次团队36个。
学校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设有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柔性电子材料与器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特种分离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平台7个,省部级研究中心3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7个。“十三五”以来,学校科研项目及成果获各级各类奖励400余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中国专利银奖等中国专利奖6项,获教育部“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2项。7人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现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0人、“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4个、滚动支持3个。
学校重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主动将创新链对接产业链,推动产学研深入合作。南京工业大学科技园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南京工业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为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学校推进校地融合、产教融合,与地方政府合作建立了数十家新型研发机构、产业研究院和产业学院。现有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1个,省级重点产业学院3个,江苏省优秀研究生工作站示范基地1个,江苏省优秀研究生工作站18个。学校加强校企合作,与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华润有限公司等央企、行业龙头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十三五”以来,承担了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各级各类课题万余项,科技经费近40亿元,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为相关行业、江苏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